半世纪老场馆“上新” 首都体育馆为冬奥改造升级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3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梁璇)4月3日,“相约北京”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花样滑冰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,这也是首都体育馆完成冬奥场馆改造后的正式亮相。
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,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,在53年的历史中,这里见证了1971年中美乒乓球友谊赛、1980年美国花样滑冰队访华、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等诸多中国体育重要时刻。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的举办地,这座历史悠久的体育馆需进行大面积改造。
“老场馆、新变化、高科技。”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、首都体育馆运行团队主任丁东用9个字总结首都体育馆的新貌,他表示,升级改造主要包括照明系统、灯光系统IM体育官方网站、无障碍座席、制冰系统、场馆恒温恒湿等五大方面。首先,增加了专业灯光照明系统,场馆专业照明分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,每个项目分专业训练和国际比赛两种模式,每个模式又分高清转播和一般转播两档。其次,场馆加装了世界领先的综合视频显示系统,尤其环绕整个赛场的巨型环屏,以及场馆顶部一块面积达到1360平米的天幕,据了解,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视频显示系统。
而在制冰系统方面,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,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。此外,冰上项目对赛场的环境、温度,湿度、排风都有很高要求,加上防疫需要,场馆的空调系统、新风系统都进行了改造,据了解,首都体育馆将场内观众区的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、相对湿度35%、风速小于0.2米/秒,场内空调、通风、除湿、暖气4个系统协调运行,通过吸引热能转换,保持恒温恒湿条件。
丁东还表示,场内观众席也进行了改造,原有的1.8万座调整至1.5万座,“一方面,在现有基础上把座椅加宽,让观众观赛更加舒适。另一方面,我们增加了80个无障碍观众座席,以便满足不同人群的观赛需求。”他强调,希望冬奥会结束后,首都体育馆不仅可以继续承接各项国际、国内高水平赛事,还能成为大众健身的新场所。